羊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

高巧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内官营畜牧兽医站 743011)

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普遍存在,其在肠道中无害寄生,在正常的情况下,动物肠道内菌群结构维持平衡,但是当突然更换饲料﹑营养不良﹑寒冷等应激作用下,该菌大量繁殖,其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毒素就会引起羊群发病,尤其对于羔羊﹑仔猪等幼小动物的危害极大,致死率高达100%。针对该菌诱发的疾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研制出了产气荚膜梭菌多价灭活疫苗,降低了感染率。近些年,随着抗菌药的普遍应用,不断出现多重耐药强毒株,使的免疫畜群中时有出现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产气荚膜梭菌最早是由英国人Welchii分离得到的,并被命名为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后来人们研究发现,此菌可以分解动物机体组织内的糖类,并生成大量的气体,形成荚膜,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种严格的温和型厌氧菌,属于芽孢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属。该菌的形状为粗杆状,菌端齐整,呈单个或者成双排列,也偶见短链形排列。产气荚膜梭菌典型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在20℃~50℃之间的厌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但是短时间内暴露在空气中也可以存活。产气荚膜梭菌在土壤﹑水源﹑饲料﹑粪便﹑动物和人的胃肠道中普遍存在,并且主要的形式存在为芽孢。芽孢对外界的抵抗力非常强,一般的消毒药不能将其杀死,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经过10min才能将其灭活。产气荚膜梭菌芽孢是由多糖组成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一定量的碳源。产气荚膜梭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大多数的菌株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主要是由于此类抗生素长期大量应用而造成的,对青霉素比较敏感,可以将其杀死。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主要毒素来划分类型,主要的毒素有四种类型,分别为alpha(α)﹑beta(β)﹑epsilon(ε)和iota(ι),这些毒素为主要的致病因子,根据菌株所产生的毒素,将其分为A﹑B﹑C﹑D和E5个血清型[1]。不同菌株产生的毒素类型见下表(表1)。

表1 不同菌株产生的毒素类型

产气荚膜梭菌是人和畜禽肠道中的正常菌落,通常情况不会引起发病,只有当畜禽胃肠道环境适宜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并且菌株在增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尤其是一些菌株会分泌一些强毒素,其黏附在肠黏膜上皮,使得氨基酸的吸收和运输受到阻碍,肠道的通透性增强,大量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出现毒血症或者败血症,使畜禽衰竭死亡。目前已发现的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有12种以上,其中毒性最强,对畜禽危害最大的主要有四种,分别为alpha(α)﹑beta( β)﹑epsilon(ε)和 iota(ι)。

α毒素是一种多功能性金属酶,其产生作用需要锌离子激活,而且还具有磷脂酶C和鞘磷脂酶的活性,可以水解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膜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酶C和鞘磷脂酶可以对其进行水解,因此α毒素可以对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产生破坏作用,使细胞膜分解,导致细胞溶解。α毒素还可以限制畜禽体内血流的速度,从而为产气荚膜梭菌的滋生繁殖提供厌氧环境,这就会导致宿主休克死亡。

β毒素是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致病毒素,这种毒素可以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存在于细胞外的钙离子﹑钠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流入细胞内,而细胞内的钾离子流入细胞外,造成细胞胀大破裂。毒素和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也不可逆,即使注射抗毒素药,也不能将毒素中和[2]。根据研究发现,β毒素是为神经毒素,主要损伤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或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畜禽中毒后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状[3]。

ε毒素是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也是一种神经毒素,其毒力作用在梭菌属中最强,仅次于破伤风毒素﹑肉毒杆菌毒素。ε毒素主要毒害畜禽脑部﹑肺脏和肾脏组织,尤其是可以渗透血脑屏障,蓄积于大脑中,使畜禽产生角弓反张﹑惊厥﹑挣扎等神经症状。ε毒素是导致羊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

ι毒素为二元毒素,有Ia和Ib两个独立的亚基。Ia和Ib蛋白没有毒性,但是被激活后就有了毒性,主要侵袭细胞内微丝网状系统,使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瓦解,导致细胞死亡。

在养羊生产中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4种,分别为羊猝死症﹑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这几种疾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很难进行鉴别,下面将它们的区别进行总结,以方便区别诊断。

3.1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产生的毒素主要为α毒素和ε毒素,典型病理变化为死后肾组织软化,因此又被称作“软肾病”,又因为此病的病状和羊快疫很相似,也被称作“类快疫”[4]。

3.1.1 流行病学

D型产气荚膜梭菌土壤﹑污水中都大量存在,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或者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芽孢就会进入消化道,但是大部分的芽孢在胃内因为胃酸的作用而被杀死,只有少部分进入肠道,其产生的毒素也会不断被排出体外,一般不会引起发病,只有当饲料突然发生变化,如羊群从采食干草突然过渡到采食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或高蛋白高能量饲料,瘤胃微生物菌群不能适应其变化,导致D型产气荚膜梭菌大量滋生繁殖,并在病菌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使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强,导致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毒血症,严重地造成死亡。

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在放牧地区主要发生于春末夏初青草刚萌发和秋季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农区,主要发生于收菜的季节,羊采食了大量的菜根菜叶而引起发病,或者收获庄稼后,羊采食了大量的谷物而引起发病。羊肠毒血症一般呈散发,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的发病率较低,尤其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容易感染发病。

3.1.2 临床症状

羊常突然发作引起死亡,临床上观察不到明显的症状。此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搐搦型,一种为昏迷安静死亡型。搐搦型在濒临死亡时,会出现肌肉震颤﹑磨牙﹑流口水﹑四肢剧烈划动等症状;
昏迷安静死亡型的病程要较长,发病早期步态不稳﹑流涎﹑上下颌咯咯响,后倒地昏迷死亡。出现两种类型的原因,是由于机体吸收的毒素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

3.1.3 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变主要在胃肠道,胃里面含有没有被消化的饲料。肠黏膜出血﹑充血,整个肠壁呈黑色。肾脏比平时更容易软化,类似于脑髓,不过这种变化为死亡后一段时间才可以出现,死亡后不会立刻出现。

3.2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B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有α﹑β﹑ε型,特征性病变为腹泻﹑小肠溃疡。此病主要发生于羔羊,会造成羔羊大批死亡,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

3.2.1 流行病学

羔羊刚出生后,通过吃乳或者接触粪便等被污染的物体,使B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入消化道,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导致羔羊抵抗力差,就会使病菌在小肠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母羊妊娠期营养不良,导致出生的羔羊体质差,受到寒冷天气的侵袭导致羔羊受凉,羔羊哺乳不当,饥饱不均等因素都成为羔羊痢疾的诱发因素。纯种细毛羊的发病率要高于杂种羊和土羊。羔羊痢疾主要感染7d龄以内的羔羊,其中2~3d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7d龄以上的羔羊很少发病[5]。

3.2.2 临床症状

羔羊痢疾发病初期精神萎靡,低头弓背,没有食欲,不愿意吸乳,随后出现腹泻,刚开始为粥状比较黏稠,后为水样腹泻,粪便颜色为黄绿色﹑黄白色或者灰白色,发病后期粪便中带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在发病1~2d内死亡。少数体质强壮的,可以自愈。也有少数的羔羊除了腹胀排少量稀便外,还出现神经症状,如呼吸急促﹑四肢瘫软等,此种类型病程很短,羔羊常在发病数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内死亡。

3.2.3 病理变化

羔羊痢疾典型的病理变化也在消化道,尸体脱水严重,尾部常粘有稀粪,皱胃内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小肠黏膜充血,有直径1~2mm的溃疡,溃疡的周围环绕有出血带,有的小肠内容物为黑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

3.3 羊猝疽

羊猝疽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有α和β型,特征性病变为出现腹膜炎﹑溃疡性肠炎或者急性死亡。此病主要发生于成年绵羊,山羊有时也会发病,其中1~2岁的绵羊发病率较高。

3.3.1 流行病学

羊猝疽多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在低洼地带或者沼泽地放牧的绵羊最易发病。绵羊采食了被C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饲料或者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病菌就会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尤其十二指肠和回肠中病菌数量最多,毒素含量最高。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毒血症导致死亡。此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早春和晚秋发病率高。

3.3.2 临床症状

羊猝疽的病程很短,一般为3~6 h,一般还没有发现早期症状就突然死亡。放牧时,有时会发现病羊掉队,出现剧烈的痉挛,并于数小时内倒地死亡。

3.3.3 病理变化

羊猝疽典型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以及循环系统。胃肠道内有炎症,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充血﹑溃疡﹑糜烂。由于病菌和毒素进入血液,会对腹腔内器官和血管产生损害,导致胸腔﹑腹腔﹑心包内有大量的积液。病羊刚死后,骨骼肌看似正常,但是经8h左右,病菌会在骨骼肌内增殖,造成肌间出血,出现气性裂孔,这种变化类似于黑腿病[6]。

产气荚膜梭菌在畜禽和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一般不会导致畜禽发病,只有当羊群受到不良作用的时候,才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对畜禽机体产生损伤,而且有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通常都发病迅速﹑病程短﹑病情严重,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平时做好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4.1 疫苗免疫

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是预防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有预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的三联四防苗,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狙三联苗,羊猝狙﹑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和羊黑疫的五联苗,A型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等。养羊场可以根据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采用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采用疫苗预防能够产生较高的抗体,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但是也会对羊群产生加大的应激,降低食欲等,因此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还研制了弱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等,提高了免疫效果,减缓了应激作用。

4.2 做好营养调控,加强保暖措施

日粮要营养全面,防止因为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或者矿物质缺乏导致羊群营养不良。对于放牧的羊群,在冬春季牧草较少时,要适当补充精饲料的饲喂量;
在春末夏初,牧草萌发阶段,要多去萌发较晚的地方放牧;
秋末,要多去牧草较青的地方放牧;
在农区,不要着急抢茬,不要过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酵母和活菌制剂,促进瘤胃有益菌的繁殖。舍饲的羊群,要是适当饲喂青粗料,添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促进胃肠运动,不要过多添加精饲料,以免过饱引起消化不良,使得胃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在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在发病季节,可以适当添加甲硝唑等药物,预防感染。

4.3 治疗措施

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的病程很短,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否则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已经死亡。对于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使产气荚膜梭菌产生抗药性,因此要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对于脱水的病羊,要及时用葡萄糖盐水进行补液。还可以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用黄连散(主要成分有黄连﹑川芎﹑黄芩﹑石膏﹑地榆﹑诃子﹑当归木通﹑白芍等)治疗羊肠毒血症,有明显的效果[7]。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养羊生产中,饲养方式以及饲草料结构的改变,气候突变等都成为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在采用疫苗预防﹑药物保健的同时,还要加强营养﹑做好日常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的刺激才可以有效防控产气荚膜梭菌病,促使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羊肠荚膜毒血症羊肠汤飘香小学生作文·小学中高年级适用(2022年6期)2022-06-27羊肠汤飘香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22年6期)2022-06-24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动物医学进展(2022年1期)2022-02-12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8期)2021-10-13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4期)2021-07-21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兽医导刊(2021年15期)2021-01-10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36期)2019-02-11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年18期)2018-10-17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云南畜牧兽医(2014年5期)2014-02-28隐球菌荚膜体内生长机制研究进展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年6期)2011-02-18

推荐访问:防控 鉴别 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