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中,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着。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点,从规范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课题实行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 学习交流,不断充实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学期初,我就组织本组教师制订了计划,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本学期教学的目的、任务,规定教学进度;并组织本组教师研读《享受备课》、《课堂教学的“落实” 》、《找准练点,笔下生花》、《切实提高读写结合中“写”的品质》等教育教学文章,夯实理论,指导教学。老师们还注重积累,写教学日记和反思,记录下工作的点点滴滴。

 (2)扎实教研活动,展开有效的研讨活动。

 本组教师经常在一起集体备课,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练习,从而提高三年级语文的总体实力,打团体战。我们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认真领悟二期课程改革的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积极实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借“组内听课”和“说课评课”等活动的契机,展开课题研究交流,学习了《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语文教材的处理艺术》等文章,根据本组课题寻找自己在处理教材上的薄弱点,加强“常态课”的反思,使本组教师的教学能得到实质性的指导。通过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系列活动,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又促动了教研和科研的结合,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3)做好常规工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组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细则》。进一步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即时做好了检查、督促工作。抓好常规,立足课堂,努力创新,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优补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1、备课: 我组全体教师都能依照备课《细则》的要求实行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都能明确“二期”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环节的设计能注重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练习的设计也能兼顾质与量的要求,体现出减负增效的思想。2、作业与辅导: 我组全体组员都能即时批改作业,在作业中发现共性的问题,大家都会自觉地聚集在一起,毫无保留地共商解决办法。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对待学困生的辅导我组每位教师都做到了耐心、细心、爱心和恒心。3、质量监控: 全组教师能齐心协力,紧抓教学质量。本学期我组实行了两次备课互查和一次抽查活动,通过检查使全体教师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同时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动的机制,并通过集体讨论制订出了行之有效的期中与期末复习计划与复习卷,而且每人写好了研究实践录。

 二、实践研究, 完善课题

 在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主要上了五节研讨课,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于以此为例子,让学生学到阅读本领,再去阅读更多感兴趣的读物,其目的绝不但仅在于将课本读深读透。基于此,我们要更多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独立地动脑、动口、动手创造条件。在传授知识、提供范例、启发思考、设计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应倾其所能实行二度创作,即怎样“以此为例子”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本组成员紧紧围绕“针对文本个性,加强语言的输入输出”,实行教研组公开课教学,让学生从教材中汲取到充足的养料,并使用这些去实行自己的思维创作活动。

 让阅读教学回“语文的家”

 ——《独果》教学案例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个门课是学习使用语言的本领的。”由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水平。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虽然意识到要抓住文本语言,实行表达训练,但我不知道怎样依据文本个性,来实行文本处理,所以我经常做填鸭式的语言训练,在文本的空白处补一点,在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处拓展一点,却甚少注重作者的行文思路、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结果学生习得的都是课文内容,记住的都是文章思想,我没有真正做到让阅读教学回“语文的家”。

 其实,语文教学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言语表达”的时间,让学生在表达中积累规范语言,在表达中理解语言现象,在表达中掌握语言规律,在表达中发展语言智慧。为了让自己把教课文的现状改变,体现教语文的思想,我在《独果》这课的教学中尝试“针对文本个性,加强语言的输入输出”,凸显课堂的“语文”本色,学习语文的方法。

 1、紧扣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精妙之处。

 《独果》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在对话中故事得到发展,对话浸润着三代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课文中的对话很鲜活,极富生活气息,提示语用词精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品格,但学生很难体会作者对话描写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第 5 小节中奶奶的动作“抚摸、叨念、塞”,通过反复朗读,换词理解:“塞”能换成“放”吗?学生理解了奶奶塞的动作快、坚决,塞的不仅是橙子,更是奶奶对孙子的疼爱,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初步体会作者在对话描写时加上恰当的动作描写,更可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 6、7 节中通过学生的对比朗读知道了作

 者不写提示语更可以突出我和奶奶推让的厉害,感受我与奶奶的彼此关爱,而且第 5 小节已经有提示语了,这里不加是让对话形式有变化,不千篇一律。而第 8 小节中作者用“执意不肯“略写了我与奶奶的推让过程。在多次的朗读中学生们知道了作者的对话描写有详有略,对话形式多样。以后学生在作文中如果要运用对话描写,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运用了,这比生硬地传授他们对话描写的方法要生动得多。把课文语言化为学生自己语言,是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我每堂课都这么教,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2、学习文本语言,凸显语文方法的学习过程。

 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取决于学科的本质属性与学科的目的任务。但在训练中必须凸显语文方法的学习过程,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并达到意会与运用的境界。如在本课教学中学习第 5 小节时,我让学生圈出奶奶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换词理解来体会奶奶动作中蕴涵的对孙子的关爱,体味到课文语言的精当,但光朗读不够,还要熟读成诵,还要内化,通过语言实践同化这些语言。于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我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背诵第 5 小节,达到理解积累的目的。并且学习把提示语写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恰当的动作描写,在动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还可以补充人物的神态描写等。而 6、7 小节正好是直接对话描写,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想象人物动作,根据老师的提示把对话过程写具体。这是积累到运用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习得语文方法。

 作为语文老师应把目光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来领悟其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传神之处,从而潜移默化地习得其语言表达的“窍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大量范例,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把更多时间让给语言输入,让学生学习语文方法,输出语言,迁移运用,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让阅读教学回“语文的家”。

推荐访问:教研组 工作总结 语文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