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刘修发孙武安

(1.赣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温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使命就是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断,并就如何推进社会革命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要求。他多次强调,新时代必须保持激昂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继续推进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9-10.准确诠释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对新时代推进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在不断推进中国化的同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下生成的。它还是在立足党的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积极回应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课题中生成的。

(一)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规定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基本原则

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中,社会革命理论的基本原则得到科学系统的阐发,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理论基石。

1.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阐明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和基本性质,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合理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指导,阐明了社会革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论证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结局,必然是资产阶级最终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最终赢得胜利。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革命的基本性质还进行了界定。在他们看来,社会革命绝不限于夺取政权的“纯政治革命”,而是具有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运动。列宁在阐述社会革命时,也将政治革命视其为一个必要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更加突出革命的广义内涵,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下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都是革命。改革开放后,为更好更快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则明确将改革视为革命。由此可见,社会革命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整体性社会变革运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特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实质就是破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1.,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现新跨越。在社会革命的基本性质问题上,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强调了伟大社会革命的系统性、全面性、广泛性。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48.。可见,在关于社会革命基本性质的定位上,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和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关于社会革命的基本性质的定位是一致的。

2.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明确了社会革命的目标和手段,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指明了奋斗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彻底的革命”,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社会革命就是要消除阶级压迫,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们能够按需分配,从而摆脱对物的依赖,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要实现社会革命的目标,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在以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主要任务的政治革命阶段,暴力革命成为斗争的主要方式,但也不乏协商谈判等和平手段和方式。获得政权后的工作重点是和平建设,但也要采取必要的暴力手段威慑和镇压一切敌对势力的反革命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出发点就是告诫全党要始终牢记社会革命的根本目标及其伟大历史意义,以此作为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和行动指南,持续推进下去。习近平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如果丢失了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5-116.因此,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始终牢记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既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也不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

3.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阐明了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和领导核心,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奠定了阶级基础。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人类社会最进步、最有远见和最具发展前途的阶级,又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阶级。因此,在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上,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逐步向共产主义迈进。在社会革命的整个过程中,无产阶级成为社会革命强有力的主体力量。同时,无产阶级推进社会革命,需要有一个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能够有效动员、有效组织和团结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如何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问题上,习近平始终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伟大社会革命的全面领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把党的领导首次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充分说明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对于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形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革故鼎新、变革图强,民惟邦本,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等思想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丰厚滋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革故鼎新、变革图强的思想主张,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变化发展观念和改易变革理论。例如,商朝的商汤曾在自己的浴盆上铭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以激励人们弃旧图新。又如,儒家典籍《诗经》《周易》里记载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③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④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
659.“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⑤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
562.等要义,生动体现了变革旧事物,发展新事物的改革创新理念。除此之外,中国历朝历代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变法体现了革故鼎新、变革图强的巨大勇气和责任担当,是顺应时代要求而实现的自我突破与创新的积极探索。这些革故鼎新、变革图强的思想如今已经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激励和鼓舞着后人应时之变进行革新。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革命本质上是一种变化、变革,具有革故鼎新、变革图强的意蕴。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必然会遇到诸多风险挑战和惊涛骇浪,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时刻保持着“战斗者”的姿态,同固有利益的藩篱、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封闭僵化的思想观念斗争。而中国古代几千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进行变革图强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策略和斗争智慧,为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民惟邦本的根本定位,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革命文化中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在中华典籍里可以找到大量体现以民为本的“爱民”思想。如《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①陈戍国校注.尚书·五子之歌[M].长沙:岳麓书社,2019:35.。孟子也强调统治者要对百姓施以仁政,提醒统治者注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孟轲.孟子·尽心下[M].李郁编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143.“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等思想。这些思想强调统治者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君主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重视安民富民乐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统治秩序、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过程中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始终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人民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这是因为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我们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伟大梦想,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理想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公”“尚公”的文化特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就描绘了理想化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状态,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于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设想构建“四有二无”的“太平梦”,康有为写下的《大同书》,孙中山喊出“天下为公”的口号,无不表达对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美好世界的追求。可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目标,已经深深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动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品质和恒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伟大梦想具有高度的共鸣性。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这是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凝结了“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真诚信仰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决心”④何艳珊.乡愁乌托邦的文化基础——“美好生活”建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J].民族艺术,2018(06).。

(三)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凝结于党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重视学习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实现最低纲领的社会革命,开创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革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和新时代伟大的社会革命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宝贵历史经验。

1.党领导人民进行实现最低纲领的社会革命,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将“社会革命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次年,党的二大结合中国国情又将这一目标具体化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仅用二十八年的时间书写了“社会革命新篇章的土地革命,开辟了社会革命新领域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把近代社会革命推向顶峰的解放战争”①徐奉臻.习近平一以贯之革命观的生成依据和贡献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这一社会革命目标,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党领导人民进行开创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革命,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并适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1956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后,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革命。毛泽东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社会革命的任务定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中力量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偏离正确轨道,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一时期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对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后中国进行的一切事业必须合乎这一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党领导人民进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障碍。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迈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在此基础上,以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心态,更加稳健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党不断探索和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走向成熟。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观的生成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和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把握新时代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扫清体制机制的障碍;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正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取得的成就,我们才能自信地说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2.,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探索新时代如何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问题。这些成就为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提供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更牢靠的制度保障,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四)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回应于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迫切需要

时代需要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泉。我们党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正是在回应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问题中生成发展的。

1.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挑战的回应。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重新滋长起来。这一思潮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质疑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割裂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等。如何回应这些模糊认识、错误认识?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的相关论述。例如,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9-70.。这告诉我们,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像历史虚无主义宣称的那样丧失革命本色,去“告别革命”;
再如,习近平高度肯定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将其视为一次“伟大觉醒”、一次“伟大创造”、一次“伟大革命”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等等。这些论述指向明确,为我们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

2.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是对经济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回应。“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联系着的。”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4.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界各国经济人士叹为观止。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建设领域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如产业结构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伴随经济发展问题而生的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也可能产生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这些突出问题解决得好,经济可以进一步获得发展,社会更加稳定和谐,解决得不好,经济发展受阻甚至后退,社会问题更加凸显,甚至威胁党的执政地位。这些问题是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中产生的。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问题。而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就是要解决这个不适应的问题。因此,面对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必须通过伟大社会革命解决,这是形势必然。

3.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是对党面临革命意志衰退危险的回应。改革开放以来,党内一些同志革命意志衰退的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革命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贪污腐败堕落等。革命意志衰退,从根本上说是革命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伟大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这一宏伟目标激励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预期和追求,是人们不断奋斗前行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的问题”④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60.,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其目的就是提醒全党不要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失去了革命精神,不要忘记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不要忘记社会革命的远大理想,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革命的初心和使命,要一以贯之推进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它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立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党的自我革命为根本保证,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伟大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

一个优秀成熟的领导核心,是伟大社会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人民在救亡道路上爆发了许多革命,遗憾的是多数革命未能取得成功,其革命失败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一个相同的原因是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然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有激流险滩,甚至有惊涛骇浪,必须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这样才能确保党总揽伟大社会革命全局,凝聚大众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最多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5.因此,在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问题上,必须以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前提。

(二)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主题是理论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思想内容的核心。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首先要解决的是围绕什么主题进行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2.。这一论述表明,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始终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思考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全过程就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不能丢失这一主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否则就会丧失根本,就有可能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百年伟大社会革命的成就会毁于一旦。

(三)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立场

伟大社会革命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群体性运动。要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必须掌握群众。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伟大社会革命不能取得成功。一百年来,党所以能成为社会革命的领导力量,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并取得伟大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参与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伟大社会革命带来的成效。人民群众始终热烈支持和拥护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01.他多次告诫全党,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必须牢记“人民至上”原则,就是要我们始终牢记新时代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立场,始终明确我们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为了谁”“依靠谁”。

(四)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这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当前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79.尽管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阻力,但我们更应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因此,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更高起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遇到的障碍,解放思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伟大社会革命迈向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

(五)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目的在于扫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发展理念与发展实践是否适应,对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70-171.。因此,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这样才能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把握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着力点、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六)以党的自我革命为根本保证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独有的政治品格。正因为党具有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党才能始终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力量。不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党就难以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就有丧失领导力量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进行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我们党在党的建设质量、党的权威、党的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增强和提高。这保证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即使面对艰难险阻、惊涛骇浪始终都能进行下去,并且始终都拥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进行下去。

(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伟大目标

目标任务分为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通过伟大社会革命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一宏大目标只能阶段性逐步推进。而现阶段即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号召全党新时代继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在这一号召的引领下,党和人民攻坚克难,努力朝着这一阶段性伟大目标奋勇前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此基础上,我们党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军,更加坚实地迈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党的十九大完整勾画了时间表、路线图,确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新战略。习近平强调,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要在既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就是要从当前至本世纪中叶,坚定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不断前进。

(八)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明确提出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根本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自成立起就表明这一奋斗目标。习近平告诫全党:我们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后继者,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提出者,习近平同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基本理论原则,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最终奋斗目标。

综上,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在理解和领会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主体力量与领导核心、当下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促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遵循。为此,要在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三个大的方面下功夫。

(一)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

革命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崇高的精神境界,激昂的精神风貌,强大的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党在伟大社会革命的艰苦实践斗争中锻造出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党排除万难实现伟大奋斗目标葆有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十分重视革命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性,他多次告诫全党同志要弘扬革命精神、保持革命斗志。他指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0.这样我们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奋力走好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征路。

1.牢记革命党和革命者的身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的前提是始终牢记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共产党人是革命者的身份。自党成立以来,党始终保持革命党、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革命者的角色定位。改革开放以来,在舆论界一些人配合着西方的颜色革命公开提出“告别革命”的主张,开展了一系列去革命化的活动,认为党执政后,就不再需要保持革命性,不再需要革命精神。例如在党是革命党还是执政党的角色关系问题上,相当时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对此不实言论,习近平旗帜鲜明地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的同时也是革命党”①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70.,“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②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可见,习近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鲜明有力地回应了这一思潮,都更加强调党是革命党和共产党人是革命者的身份。

2.坚定革命理想信念。革命理想信念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范畴。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的核心要义是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党在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征程中之所以能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广大党员心中怀揣着远大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坚定革命理想信念问题。例如他从革命理想信念对党的建立所起的作用的高度论述坚定革命理想信念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就是依靠革命理想信念建立起来的。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86.此外,他还从党和共产党人的理想目标、根本宗旨和内在特质的高度论述这个问题。他指出,革命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④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取得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胜利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90.。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必须始终牢记革命党和革命者的身份,坚定革命理想信念。

(二)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是实现新时代推进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⑥习近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坚定历史自信,关键是始终把握历史主动,保持激昂的历史主动精神。党提出把握历史主动,就是党主动总结过去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主动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从而夺取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胜利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充分把握历史主动能够坚定历史自信,也是充满历史自信的重要体现。把握历史主动对于增强历史自信、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1.建构正确的伟大社会革命史观。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首先要建构正确的伟大社会革命史观。习近平指出:“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⑦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建构正确的伟大社会革命历史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党在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征程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弄明白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更好洞悉历史发展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建构正确的伟大社会革命历史观要坚持“破”“立”结合: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用客观的、全面的、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伟大社会革命历史。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伟大社会革命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正确看待伟大社会革命历史的失误与曲折;
另一方面我们在坚持正确的伟大社会革命史观的同时,还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历史观,澄清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廓清迷雾。以此,深化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理解,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

2.洞悉历史发展大势。历史发展大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趋势。只有承认和遵循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我们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赢得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主动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我们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要义,加深我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其次,我们要努力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的研判、新情况的把握有效结合起来;
要胸怀“两个大局”,认清尽管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但仍然是大势所趋,认清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49.;
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这样才能增强识别形势变化的智慧,找到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的方法,提高顺应形势变化的勇气,使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三)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

历史和现实证明,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漫长过程必然要跨越许多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需要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夺取伟大社会革命胜利,需要锻造强健的体魄。对于党来说,锻造强健的体魄的最好方式就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党通过自我革命,提高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进而引领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4.为此,我们首先要把握二者的内在关联。

1.深刻把握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关联。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首先要深刻理解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自我革命是指主体对自身进行自觉、自主的革命性行动。党的自我革命过程,实际上就是党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坚决革除影响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党作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核心,党的自我革命对于增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从党的自我革命对伟大社会革命的推进作用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得是否彻底、是否持续,决定着伟大社会革命实践,是否彻底、是否持续。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就能理解习近平为何反复强调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深刻内涵。而伟大社会革命以其宏伟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自我革命指明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二者统一于党领导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协调推进。

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建设是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必须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根本性建设来抓,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保证党对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集中统一领导;
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理想信念的目的;
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为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实效性;
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规范党员行为,增强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重要保障。

综观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可以清晰看出:习近平提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就是把党的事业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去,一起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彻底的社会变革。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是深刻的变革,是伟大的事业,是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以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观为指导,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

猜你喜欢革命时代机械革命Code01电脑报(2020年35期)2020-09-17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阳光(2020年6期)2020-06-01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阳光(2020年5期)2020-05-06中国的出行革命21世纪商业评论(2018年6期)2018-07-06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意蕴 内涵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