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张丽琼,何婷婷,江激宇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在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以1998—201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为基础,分析文献关键词和引用关系,从多方面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研究路径进行描述,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与趋势。

1.数据来源。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别以关键词和篇名进行检索,关键词设置为“关键词=创新and关键词=创业and关键词=教育”,时间跨度为1998—2019年,检索得到445篇文献,剔除书评、访谈等文献,进行除重整理后共得到442篇文献。

2.研究方法。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的共被引分析、合作网络分析以及主题共现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及主题的演进路径,更加客观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文献产出时间分布

文献数量变化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检索的442篇研究文献,具体年度数量变化见图1。

由图1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9年是研究的起步期,整体发文量较少,在发文总量中仅占7%,年均发文量不足3篇;
2010—2014年是平稳增长期,发文量基本维持在22篇左右;
2015—2019年为快速增长期,发文量显著增加,但波动较大,约占总发文量的68%,年均发文量达到60篇。总体来看,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分别在2010年和2015年后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提升。

图1 1998—2019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二)期刊分布

对某一学术领域进行期刊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重要的知识来源,为知识搜集和积累提供指导。表1列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刊文量前10位的期刊,前5位和前10位刊文总量分别占发文总量的43%和62%,表明该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群体。

表1 刊载文献数排名前10位期刊

另外,期刊的共被引分析提供了知识来源的分布,有助于了解该领域期刊引用情况以及期刊之间的联系。具体来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和《创新与创业教育》等期刊被引频次位居前10位,共被引频次均在20次以上,且与其他期刊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表明这些期刊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另外,《高等教育研究》;
ResearchPolicy;
《全球教育展望》《中国高等教育》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
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
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学研究》《教育与职业》以及《比较教育研究》等节点具有高中介中心性,平均被引频次约为24次,表明这些期刊在期刊群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桥梁作用,跟踪这些期刊的相关研究动态,有助于把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三)作者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作者合作分析,可以识别某一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亲缘关系。在作者科研合作网络中,最大的节点作者是王占仁,共发文8篇。根据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定理[1]计算可得,发文量大于2.12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9人,共发文38篇(见表2),约占论文总量的8.5%,表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作者集中度不高。

表2 核心作者(第一作者)发文情况

另外,通过作者的共被引分析可以明确该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了解某个领域内相关作者的研究主题及其学科领域分布。[2]其中,埃茨科威兹·亨利、黄兆信、王占仁、克拉克·伯顿、徐小洲、梅伟惠、卓泽林等节点较大的学者被引频次较高,排名前10位作者的平均被引频次约为21篇,说明这些学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贡献;
埃茨科威兹·亨利、黄兆信、克拉克·伯顿、徐小洲和王志强的节点具有高中介中心性,表明这些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从突发性探测来看,蒂蒙斯·杰弗里在2015—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创业指导意见在2016—2019年、卓泽林在2017—2019年被引频次出现激增,反映出近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趋势。

图2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共现频次的高低,连线代表关键词的共现关系。

图2 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

从知识理论的角度来看,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反映出某一领域内研究的热点主题。图2中,“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改革”“创新”“创业”“创业型大学”等节点共现频次较高,表明这些关键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等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说明它们在网络结构中具有关键的枢纽作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研究方向的拓展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此方面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创业型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全面的专业技能;
具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出色的领导才能;
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3]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实业教育、生涯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4]在组织设计方面,应建立跨学科创新创业组织单位,整合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在构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既要考虑发展全体学生的“通识型”启蒙教育,也要发展针对少数学生的“专业性”创业管理教育。[6]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7-10]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平台”“实践”“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

(三)协同创新与创业教育

协同创新主要指多个主体共同协作,有效汇聚各种资源和要素,相互配合与补充的创新行为,主要形式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协同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政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目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思想认识滞后、角色不清、定位不准、机制缺失、资源分散等问题。[11-12]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合作上,共建研究机构和技术联盟的高层次合作还未形成。[13]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构建良性循环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各方的协同创新,才能提高国家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14]还有一些学者对国外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15-17]验证了协同创新对于高校发挥其知识功能的重要作用,强调了高校研究、创业功能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及科研工作对产业创新的贡献。

(四)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正在从“知识传承”向“知识创造”拓展,“就业教育”正在向“创业教育”转变,[18]这些变革催生了创业型大学的产生。这一领域的关键词主要有“创业型大学”“创业文化”“学术资本”“创业网络”“引领支撑”“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地方高校”和“师资队伍”等。

创业型大学是知识社会的中心,其组织结构应该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同多种社会力量结盟,提供长期有效的专业教育。[19]有学者结合中国语境提出我国的创业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存在交叉关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应该属于应用型大学,强调了知识的应用性。[20]创业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强调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更注重教学科研和创业活动的相结合,[21]还应起到创业文化的培育以及创业价值的引领作用。

现代高校从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面临办学理念陈旧和模糊、内部治理结构与创业型发展取向不符、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配合,所以应加强高校与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这是建设与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关键着力点,[22-23]还要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着手,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新型创业文化。[24]同时,高校设立相应的创业专业学位,也是引导大学向创业型转变的一种探索。另外,高校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因此创业型大学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师资的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保证教师学术权力的地位,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25]

(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时代,使得社会中原有的商业生存模式不断创新,管理逻辑处于变化之中,合作方式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重新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正视这种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这一方面的关键词主要有“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数据”等。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创新”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认识,“创新”一词在“宽度”“效度”和“温度”上都有一定扩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深入实践第一线,应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融合起来,培养有情怀的、品德高尚的、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才。[26]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悖论思考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塑造。[27]另外,高校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数据驱动创新创业”的理念。[28]

图3反映了关键词动态变化情况,可见,“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研究关键词节点较大,并且与其他关键词连线密集,说明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题延续性较高。我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扩招,此后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在这一阶段主要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指导”“人才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2003—2008年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创业型大学”“高校主体作用”“大学教育”“大学社会服务创新”等关键词。2009—2019年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状态。有学者从微观层面着手,围绕“专业教育”“交叉学科”“全过程”等关键词,研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涌现出“实践能力”“实践研究”等关键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部分学者对大数据和新技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另外,“公益创业”在这一阶段成为部分学者研究的主题;
[29]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部分学者针对高校如何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如何构建教育新模式展开了相关研究,顺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图3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8—2019年CSSCI期刊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论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

从发文数量来看,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9年是起步阶段,2010—2014年为平稳发展阶段,2015—2019年为高速发展阶段。

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型大学”等节点共现频次较高,表明这些关键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结合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可以发现,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形势不稳定,许多经济体面临严重的健康和经济危机,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土地红利的不断减少,仅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完全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尤为重要。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要遵循国家政策的引导,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紧跟社会发展情况,多元化多维度拓展研究。

在研究内容方面,如何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同时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特性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考评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目前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大多从高校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过程的调查与研究比较缺乏。

目前此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高校建设和专业教育等角度出发,而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今后可以从其他角度和学科领域拓宽研究视角。

从研究方法来看,可以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情况以及实施效果,洞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期刊研究教育期刊更名启事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22年1期)2022-11-15期刊简介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年2期)2022-11-13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期刊问答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年10期)2020-01-0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年4期)2019-05-21

推荐访问:热点 可视化 趋势